安徽省濉溪中学介绍

濉溪一中学校简介 百科名片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,分为东西两个校区,东区位于濉溪县城区,西校坐落于濉溪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,风景秀丽,环境优雅。学校始建于1949年,现占地420亩310亩,教学班80个,教职工300余人,学生5000多人。 概述 学校人文地理环境优越,依城傍水,亦幽亦雅,生态、人文、地理环境得天独厚,系“安徽省绿色学校”,享有“绿色怀抱里的学校”、“濉溪植物园”等美誉;系安徽省第四、五、六届“文明单位”,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。 学校设施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先进,拥有现代气派的教学楼、条件一流的公寓楼、宽大整洁的餐饮中心、装备优良的实验室、宽敞明亮的电教室、内藏丰富的图书馆、功能齐全的体育馆及气势恢弘的塑胶操场。系“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”、“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”、 “安徽省传统体育项目先进学校”。师资力量雄厚,师德高尚,素质全面,富有创新精神。部分教师为省市名师、学科带头人、优秀青年教师和参加过各类研修班的骨干教师。办学理念与时俱进,秉承“开放、民主、求实、创新”的办学思想,结合新的教育形势,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(会做人、会求知、会生活、会健体、会审美、会创造、有特长),成就贫困群体,为高校培养输送大批优秀学子。 未来发展 学校管理规范精细,构建党政为主轴,班主任为主体,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教育管理网络和“以人为根本,以爱为前提,以德为核心,以导为手段”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,对学生实行面对面的文化、行为和心理辅导。教学质量名列前茅,在淮北地区享有盛誉。多年来,高考升学率、名牌大学达线率稳居淮北地区前两名,高考本科达线总人数稳居淮北地区第一名。 目前,濉溪中学在外延式发展的同时,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;面对学校发展中的困难,矢志不渝,勇创佳绩,决心把学校建设成为皖北一流的示范高中。 濉溪中学发展规划 濉溪中学2010-2015年发展规划 一、背景分析 世纪之交,全球化经济的竞争、整合,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。无论是国际竞争的复杂性,还是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,无论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重大变革,还是学校发展壮大、负债运转的迫切需要,都要求我们必须总结过去,分析现状,展望未来,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,又具有发展潜力的办学规划。 近年来,伴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,教育质量的提高,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,教师中尚存在着面对改革踌躇彷徨的现状,在一定程度上,我们的教育理念、教学内容、教研水准、教学管理同时代的发展要求尚有一定差距。在管理方面,我们从体制、机制入手,形成了一套有本校特色的管理机制,但这些管理体制还有一个如何进一步科学化、规范化和可操作化的的问题。 随着学校规模扩大,教师的引进和新毕业大学生的增加,学校正逐步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,但面对青年教师比例较高的现状,如何创造条件,加快他们成熟步伐,事关濉中以后的发展水平。学校在课程建设、课堂教学等方面作了大量探索,但思路尚需进一步明晰,另外积极构建科学化、规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,力争尽快形成特色、风格的任务还相当繁重。在人文环境上,学校也存在着如何将传统的文化底蕴、办学传统与现代教育嫁接、融合的问题。 二、办学思想与目标 以邓小平同志“教育要面向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”的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有关教育的方针、政策,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,转变教育观念,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,将求实、创新、发展作为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,积极探索学校从主动发展到可持续发展之路,力争使“每位教师都成名,每位同学都成才,每处校园都成景”。坚持依法治校,以德育人,以课堂教学、教育科研、科学管理为突破口,以现代教育理念与方法构建现代教学模式,打造一支有现代意识、科学素质、过硬本领、高尚师德的教师队伍,创建和谐校园,把濉中建设成为具有时代特征、现代气派、自身特色的省内一流的示范性普通高中,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。 三、相关工作与措施 (一)德育工作 目标: 在继续抓好思想教育、行为规范、学风建设三项基本工作的同时,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为中心,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综合能力,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、实效性和主动性,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,引导学生学会做人、学会求知、学会合作、学会生存,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理想和政治信念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美感、健康的身心素质、文明的礼仪和习惯。 措施: 1、积极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新模式 学生自主管理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,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。团委、政教处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等学生自主管理组织的作用,以活动为载体,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学校各项管理,促进班风、学风、校风建设,提高学生自锻、自管、自我教育能力,逐步变“他律”为“自律”。 2、突出德育基本内容,实施“三基”系列教育 “三基”即基本的行为规范,包括一日生活、纪律、卫生、礼仪、学习、交往、安全等规范;基本的道德修养,如爱国报国、尊师爱校、谦虚礼让、戒奢尚俭、勇敢坚毅、以公为先、尚志笃行、见利思义、仁爱友善、尊长爱幼等;基本的心理品质,如自强自信、自主自觉、乐观开朗、顽强进取等。 3、构建家庭、社会、学校三位一体德育体系 领导、教师、家长、学生全员参与德育工作,达到管理一体化,队伍全员化,形成德育工作的大环境、大气候、大格局,从而求得育人目标的最优实现。注意开发社会道德资源,加强校外德育队伍建设。重视开展家庭教育指导,提高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学、管理的参与程度。 4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政教处要有计划地组织班主任开展理论学习、专题研讨、工作经验交流、外出考察和课题研究活动,采取导师带教、互帮互学等形式培养好青年班主任。修订完善科学合理的班主任考核评价制度,力争五年内培养2—3名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班主任。 5、加强健康教育,健全现代人的精神和体魄 树立大健康教育观,力争形成心理健康、体质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体系。近五年着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,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,开展心理咨询,规范学生心理档案管理,加强学生心理个案研究,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。 6、建立健全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德育评价体系 改善德育评价方法和手段,构建整体性、发展性评价体系,充分发挥道德评价的导向、激励、强化作用。认真做好文明班级、三好学生、优秀学干、校园十星的评选工作,适当增添单项奖,如特长奖、拼博奖、环保奖、创新奖、风格奖、优秀运动员奖等,激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,培养个性特长。 7、突出德育课堂主渠道作用 将班主任工作与任课教师“教书育人”工作整合起来,将学校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整合起来。发挥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,增强全体教师课堂渗透德育的意识,进一步构建全员、全程、全面育人的德育格局。 (二)教学工作 目标: 在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的同时,吸纳先进教育理念,开阔视野,博采众长,积极探索高效惜时的课堂教学模式,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,力求用五年时间在队伍建设、课堂教学、教育科研诸方面形成适应时代和濉中发展需要的管理、评价、运作机制。促进学生生动发展、自主发展和健康发展,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,大幅度提高升学率。 措施: 1、课程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课程方案,立足学生素质提高、终身发展需要,改变以升学为单一目标的课程体系,逐步增大学生基础性、体验性与探索性课程内容。重视课程现代科学观念与现代人文精神教育;重视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、热爱祖国、爱护环境、具备良好道德修养、意志品质和高度责任感的训育;培养学生科学志趣、求实作风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、独立思考能力。 在若干必修课程试行分层教学,承认与尊重学生差异;为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发展、能力倾向和选择学习的需要,建设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。 学校在调研的基础上,改变单一的标准化定量评价学生学业的方法,研究发展性过程评价,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,把学业成绩与个人素质相结合,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。 2、课堂教学 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观念。切实改变现行的以单项灌输为主忽视学生合作交流、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的弊端,把课堂变成“学堂”,把时间还给学生,把思考权、讨论权、发言权还给学生。 狠抓课堂教学改革,贯彻“因材施教”原则,鼓励教法革新、学法指导的实验与探索,按素质教育的思想重塑教师角色,重构教学目标,重组教学内容,调整师生关系,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。 胸怀全局,寻求学科均衡发展 加强师德建设,提高教师修养,学会合作,学会关心、学会理解、学会奉献。各科教学要齐头并进,全面提高;各科教师要胸怀全局,互相促进,既要当仁不让,又切忌互相贬损。从整体目标着眼,管教管导,管教管学,管课内又管课外,管本学科又管学科配合,形成教育集体,产生共生效应,达到团结兴教。建立不同层次的教育协作体,即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师协作体,以年级组长为核心的年级全面质量管理协作体,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学科质量管理协作体,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集体备课协作体,切实保证各个协作体步调一致,打总体仗。 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坚持“三基”(基础知识、基本技能、基本习惯和学习能力)并重的同时,要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。科学认识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、教师角色、学生地位、师生关系、教学组织形式、教学评价等,改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。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,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,注重师生情感交流,充分发挥学生认识、心理、意志、情感等因素的作用,采取有利于学生 个性化表现和创造性表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,努力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,使学生思维保持最佳状态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鼓励学生质疑,诱导学生思考,引导学生上路,适当点拔,以一当十。较好完成课堂教学中传授学科知识、训练科学思维、培养基本技能、教会学习策略、提高自学能力等五大教学任务。 突出学法指导,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可运用启发式、讨论式、互动式等教学法,鼓励教师进行教法策略和手段的改革,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。帮助学生建立一主(课堂学习)两翼(课下辅导、课外自学)的学习模式,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能力、超前学习能力、自我控制能力、积累知识能力、归纳知识能力。训育学生良好学习习惯,克服学习无重心、时间无核算,不会加工贮存、不会及时复习、不会自我评价知识等学习弱点,以期达到能自结自测学习效果、借助老师同学能查漏补缺的目的。 因材施教,转化后进 教师既要关注“优等生”学习需要,更要照顾学习困难的同学个别化学习需求,从而保证面向全体学生,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。积极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分组、分层教学的改革试验,利用课余时间补缺补差。学校要把转化后进生工作绩效与教师利益挂起钩来。 依据以上目标与措施,制订《濉溪中学2010-2011年教学改革方案》并试行之。 3、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,教师为本。濉中教师队伍的年轻化,利弊互存。因此学校要大力实施名师工程,以“培养、调整、充实、提高”为原则,努力造 就一支数量充足、结构合理、师德水平高、专业知识宽厚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。 狠抓教师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,构建面向21世纪的现代教师素质结构体系 A、有现代教育理念,即正确的人生观、质量观、教学观、人才观。B、有现代人精神境界,即树立崇高职业理想,勇于尝试与改革,通过诚实劳动收获人才、收获成功、收获真情。C、有现代人格,即情操高尚、情绪乐观、个性开朗、身心健康。D、有现代知识结构,即过硬的专业技能,深广的文化积累,必备的科学知识等。E、有动力,有能力,有精力,有合力。 进一步优化教师梯队 每年送2—5名教师攻读教育硕士课程,五年内培养特级教师1—2名,教师队伍中45岁以下高级教师比例达45%左右。在主要学科中拥有3—5名省、市级学科带头人。通过引进和在职培训,鼓励教师拔尖,建立吸引人才、稳定人才、使用人才,培养人才的用人机制,创设“成功在濉中”的事业环境。 提高教师教育手段现代化应用水平 学校要适应社会发展之需,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,推动教育教学模式、手段、方法的现代化。重视对专业技术人员、教学人员及部门管理人员的培训,采取外出学习、集中培训、校内培训等形式,全面提高教职工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。 从师生实际出发,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的功能扩充,逐步实现教室办公信息化。加强资源库建设,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的需要。 加强理论学习 改造我们的学习,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,学习教育的有关文献,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各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,解放思想,取长补短,形成共识。特别要搞好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工作,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结合本校实际探索讨论,找差距,求发展。学校有计划地邀请校内外专家、名师作专题报告,拓宽教师视野,提高理性思维水平。广泛开展读书活动,教科室要指定学习内容,定期检查。教师要坚持学习,撰写读书笔记。 进一步完善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驱动机制。 主要有五个方面:A、责任驱动,实行岗位责任制。B、利益驱动,即把学校的整体办学效益以及教师工作绩效与津贴相结合。C、竞争驱动,即实行优胜劣汰、优化组合、择优上岗的全员聘任制,做到能者上、庸者下、不适者去。D、评价驱动,即根据岗位目标任务和质量标准,每学期进行定量、定性评价,优秀者晋级、评职、评优,落后者待岗自修,限期提高。E、激励驱动,包括需要激励、感情激励、思想激励等多种形式与手段。 (三)组织管理 目标: 行使学校行政组织职能,建立现代办公自动化系统,形成以师生发展为本的科学、务实、规范、高效的管理运营体制和行政作风。每个组织成员都胸怀全局,真心认同学校的发展,建立“命运、责任和利益”的共同体;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重视自我学习与超越,以正确和积极的心态对待教育改革与探索,不断追求成功与完美。 措施: 1、实行“一校两部”,确立由校长统一协调领导、职能部门分部运作、年级组直接对校长负责的管理模式。两部各设一名常务副校长,主管各校区日常工作。设立办公室、教导处、政教处、总务处、团委等管理机构。为适应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,学校管理由“条”向“块”转变。两部成立年级工作部,实行承包责任制,党、政、工、团组建在年级组上,使年级组的职能综合化,兼具德育、教学、科研、培训及其计划、实施、检查和总结等管理职能。 2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、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,保障党组织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监督保障作用,切实发挥工会、教代会、学生会、家长委员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,保障教职工有充分的知情权、参与权和审议权。执行校务公开制度,不断推进学校民主管理水平。 3、建立完善高效的管理体系,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、规范化、网络化。在管理方式上推行目标管理、全程管理、全员管理、信息管理和评价管理。进一步加强干部、专职人员培训,不断提高行政业务管理手段,实现教务、总务、教科研、德育、财务、图书等管理手段的电子化和网络化,提高工作效率。 4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育评估体系。建立、完善各处室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,改革评价方式,调整评估指标,改进测评技术,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,考试与考核相结合,学校评、学生评、家长评、年级评相结合。在教学质量管理上推行“两抓一验收”制度,即一抓及时反馈,二抓补偿教育;学年、学期学校质检验收。职能部门根据教学管理需要,重点研制老师、学生评价指标,出台濉溪中学干部、教师、职员工人考评办法。 进一步优化组合干部与教职工队伍,实行聘任制,形成合理的流动制度、良好的规范制度。改革人事制度、分配制度,建设责、权、利有机结合的共同体,鼓励全体教职工关心学校发展,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。 (四)教育科研 目标: 学校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提高,一靠管理,二靠师资,三靠科研。学校要把科研兴校作为最基本的办学策略,做到全员参与、全方位引入、全过程管理,让教科研进头脑、进课堂、进活动,促进学校上台阶、出人才、出理论、出队伍、出经验。 措施: 1、充分发挥教科室、教导处决策、先导职能 拟定规划,选拔科研带头人,积极申报国家、省、市、县不同级别的课题。对不同职称的教师规定相应的科研任务(硬指标)。同时,积极推行校级科研课题的拟定和实施。每年汇编一册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集。 2、建立科研兴校的运行机制 将教科研工作成绩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中、职称评定中,实行奖励倾斜政策。通过各种形式,引导、鼓励教师交流教学中的困惑、感悟、思索,形成广泛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。 按照“教科研”管理策略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作为教科研主攻方向,引导教师抓基础,重能力,多反馈,高效率,最终走上科研兴学、科研兴师、科研兴教、科研兴校之路。 3、实现观念转变,寻找最佳结合 教科研要实现五个转变:一是由神秘化向大众化转变。二是由理论科研向实际科研转变,立足唯实。三是由自发科研向计划科研转变,克服盲目性、自发性、暂时性、功利性。四是由个体状态向集体状态转变,形成群体科研的良好局面。五是由单纯写论文向提高教育质量转变,突出理论为实践服务,为课堂服务,为学生服,为教育服务。把教科研与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,与培养优秀教师、名牌教师相结合,与争创名牌学校、特色学校相结合。 (五)校园建设 本着总体规划、创造条件、分步实施的原则,坚持先进、实用、科学、节约的原则,在校园建设、教育设备、教学软件三方面致力于创设优良的办学条件。 1、建设有规划、高品位 五年内逐步把我校建设成为全省较为先进的寄宿制全日制中学。争取完成多功能综合楼及其他建筑设施的内部配套工程,致力于校园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和校园文化的建设。 2、设备高水平 按高标准配备理、化、生实验室、演示实验室、语言教室、计算机房、多媒体教室,建设电教中心控制室、声像阅览室、图书阅览室,完善美术、书法、音乐专用教室的配套设施,改善办公环境。 3、软件数量丰富 根据教育教学需要逐步提高图书馆藏量及流通率,进一步建设好电教资料室,增购各科教学仪器、计算机课件等,增订各种教育性、知识性期刊资料。 (六)后勤保障 后勤部门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,坚持管理育人、服务育人的宗旨,进一步探索后勤社会化改革之路。 进一步完善学校对食堂、公寓的规范性、科学化管理机制,做到科学核算、民主监督、管理到位、优质高效,提高管理水平,切实解决师生后顾之忧,振奋师生精神,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。在做好正常的后勤供应的同时,用环保理念管理后勤工作,严格奖惩制度,厉行节约,防止污染,保证师生身心健康。 安徽省濉溪中学 2010年9月

淮北最新教师职位招聘信息



分享到朋友圈

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